科技

給傳統民居穿上科技新衣 雲南小發明家摘國際大獎

利用太陽能發電、利用屋頂收集積雪轉化為水……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資源,進行發明創造,誰會想到,這些發明專利都是出自中學生之手呢?而雲南民族中學的5位同學就用發現的眼睛,和一些奇思妙想,使傳統民居也披上了節能減排外衣,他們制作的“居民村寨節能環保係統”榮獲了德國第65屆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銅獎、第三屆世界創意節金獎。同時,雲南民族中學也榮獲“科技發明特色學校獎”。

科技達人是數位產品的購買決策影響者

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 (MIC)調查台灣消費者的數位生活型態發現,「科技達人」族群在數位產品購買決策過程中,往往扮演發起者與決定者的角色,是數位產品與服務的專業玩家,多數從事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技術類職業。

科技達人普遍具備較高學歷,可再區分為「發明家型」與「傳教士型」兩類,發明家型具備高度的產品創造力,而傳教士型則樂於與大家分享數位科技知識。

MIC產業分析師戴群達表示,科技達人普遍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,調查顯示有20%的科技達人來自Web2.0時代的科技班底,這個族群是數位產品與服務的專業玩家,約佔經常上網人口的17.5%,約192.5萬人,是數位產品的愛好者,佔個人全年消費比重22.6%,較經常上網族群的全年消費比重還多5.1%。

由於科技達人是數位產品領域的專業玩家,其消費偏好與行為在網路社群中具備意見領袖參考價值與擴散效應,數位產品業者可依據科技達人特性行銷,獲得認同以快速擴散產品上市訊息。

MIC的分析發現,科技達人認為數位產品是提升個人生產力的好幫手,對產品的重要性認知高於娛樂用途,因此願意為自己投資購買各項數位產品,在採購數位產品過程中,扮演決定者角色的比例高達60.5%,高於一般消費者的53.9%。

科技達人重視數位產品的規格,因此在購買通路上產生與一般消費者較大的差異,他們偏好在規模較大的虛擬通路購買數位產品,因為能掌握及確保出貨流程,並且在規劃好的預定時間內收到產品;但是卻喜歡在規模較小的實體通路購買數位產品,因為喜歡議價的過程及享受與專業店員的技術交流。

MIC的調查顯示,科技達人在數位產品占年消費支出的比例高達22.6%,比一般上網族群高出5%,在2011年最想購買的五大數位產品,依序為「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、LED液晶電視、藍光播放機、數位相機」。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蕭君暉/即時報導】
2011.02.18 09:31 pm

http://udn.com/NEWS/FASHION/BREAKINGNEWS11/6161481.shtml

製平價試劑測毒 喇沙發明家奪4獎

香港文匯報訊(記者 周婷)兩年前一則嬰兒進食莧菜粥,因莧菜內含過量「亞硝酸鹽」(nitrite)致中毒身亡的新聞,觸發喇沙書院中五生蘇俊的靈感,發明出價錢便宜、使用方便的「硝酸鹽」或「亞硝酸鹽」測試劑「Nitranalyzer」。有關發明讓蘇俊成為今年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「大贏家」,勇奪4項個人獎項。他希望將發明推廣至全港家庭使用,讓市民自行測試食物內的「硝酸鹽」及「亞硝酸鹽」有無超標,確保食用安全。

蘇俊(左)、劉政希(右)分別獲得賽事中學及小學組的「個人創作大獎」
蘇俊(左)、劉政希(右)分別獲得賽事中學及小學組的「個人創作大獎」,蘇俊將於5月代表香港參與「Intel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」,與國際青年發明家同場競技。香港文匯報記者周婷 攝